百科知识大全|植物知识|动物知识|生活技巧|健康养生|法律知识|法律案例|电脑技巧|手机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 动物知识 → 动物的过滤是大自然的选择

动物的过滤是大自然的选择

时间:2025-06-21人气:作者:百科知识大全我要评论

  “过滤”是动物界常见的取食手段,也是自然选择作用于生命演化的一种方式。最新一期的《Science》及其子刊《Science Advance》同时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两项科研成果,它们都与“过滤”有关。


  “滤齿龙”(Atopodentatus unicus)是一种具有特殊牙齿形态的滤食性三叠纪海洋爬行动物。在早先的研究中,由于化石保存原因,其特异的头骨形态并未得以正确认识。近期,古脊椎所研究团队通过两件保存完美的化石标本重新复原了这种动物的头骨结构,其夸张的横向加宽现象此前仅在极少数鱼类和史前两栖类中偶有出现,这是爬行动物中的首次记录。

  图1滤齿龙(Atopodentatus unicus)化石及复原图


  此外,滤齿龙口腔中三种不同形态的牙齿分别用于啃食和滤食藻类,是植食性海洋爬行动物的最早记录,同时进一步说明早期海洋爬行动物适应辐射的多样性超乎想象。该成果在线发表于5月6日的《Science Advance》。


  在另外一项研究中起到“过滤”作用的不是动物的身体结构,而是重大的环境变化事件。


  在3400万年之前,正值地质历史上的始新世-渐新世转换期,全球气候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由原来的温室环境,骤变成“冰屋”环境。与之相伴的是大陆冰盖迅速扩大,动物群发生大规模更替。

  图2灵长类动物狐猴类(左)和类人猿(右)演化“过滤”图示


  灵长类是对温度很敏感的动物,在这段转换期,灵长类的演化受到了巨大影响。原本生活于北美洲、欧洲和亚洲北部的非常繁盛的灵长类动物,在经历了这次气候环境剧变之后,几乎完全绝灭。亚洲南部和非洲北部的热带地区,成为灵长类动物的避难所。进入到这些避难所里的灵长类,仿佛被“过滤”了一样。


  生活在亚洲的类人猿大多数被“过滤”掉了,而狐猴类却似乎没有受到影响。相反,生活在非洲的狐猴类在进入避难所时被“过滤”,只有少数种类存活下来,而生活于非洲的类人猿在经过这次过滤之后,却更加繁盛起来,为后来人类的起源与演化奠定了基础。这项成果发表于同日的《Science》上。


相关文章

  • 网红主播直播吃大白鲨事件

    日前,网红美食博主拍摄水煮鲨鱼和烧烤鲨鱼的视频引发关注。视频中所涉及的是濒危野生动物“噬人鲨”(又称“大白鲨”)。噬人鲨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猎捕、杀害、非法运输、收购与出售等行为,都涉嫌“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目前公安局介入对涉事主播“提子”及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网红博主“吃..
  • 十大史前巨兽一个比一个凶猛

    在地球上曾经生活中巨大的史前生物,它们凶猛恐怖,比恐龙还要巨大与凶恶。看到了它们只想庆幸它们没有和人类生活在一个世纪,不然顺便一个都可以让人类灭绝。第一名:史前巨鱼这种鱼距今大约有3.6亿年,从一些照片和模拟画面可以看出史前巨鱼是一种非常凶恶的鱼,这种鱼一般会有10米左右长,它们的体重可以达到2吨左右。此..

关于百科知识大全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19-2029 【百科知识大全】 版权所有:百科知识大全 | 蜀ICP备2020029785号

声明: 本站文章均来自网络和网友提供以及部分原创,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